《海底》以深邃的海洋意象构建起一个充满隐喻的情感空间,冰冷的海水成为内心孤绝世界的投射。歌词中缓慢沉入海底的躯体,既是对现实逃避的具象化表达,也暗含着对生命重量的诗意诠释。深蓝水域中漂浮的破碎月光,构成现实与幻想交织的临界点,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语化作气泡上升,在抵达海面之前就已破裂,这种意象的铺陈揭示了沟通的永恒困境与存在本身的孤独本质。海底压强带来的窒息感被转化为某种奇特的安宁,当身体与深海融为一体时,黑暗反而成为温暖的茧房,这种悖论式表达呈现了当代人面对精神困境时的复杂心理机制。珊瑚丛中沉睡的旧物象征着被刻意封存的记忆,而随洋流摇摆的海草则暗示着被动接受命运的姿态。整首作品通过海洋生态的微观描写,完成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宏观隐喻,最终在潮汐的永恒律动中,寻得某种超越性的救赎可能——不是被拯救上岸,而是在深渊中找到与黑暗共处的方式。